学生内在因素包括学习动机、学习态度和行为、生理状况三方面,都会影响学习表现。
对于生理状况不佳的学生,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需注意其体力和健康状况。
可以通过借由课程与教学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,也可以通过外在诱因来触发,以及加强内在动机。
借着课程与教学的安排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
1.安排支持的环境。
2.为学生设定可实现的渐进目标,使其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时,有期待成功的动机。
3.提供具适度挑战性的学习内容。
4.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结果。
5.采小步骤的教学,使学生有成功的经验。
6.安排生动活泼及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活动。
7.安排新奇、学生有兴趣,以及多变化的活动或作业。
8.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。
9.请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练习新技能。
10.提供学生主动反应的机会。
11.提供学生与同伴互动的机会。
12.在作业的安排上,限制一页的问题数量;另外,设计的作业问题中有学生的名字,并且以其生活情境中熟悉的问题,作为出题的素材。
通过外在诱因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
1.对于学生良好或进步的表现给予奖励。
2.让学生了解学习对他的实质用处为何。
加强学生的内在动机
1.教导学生设定目标、自我评价和自我增强。
2.教导学生了解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。
3.对于学生的反应,以及良好或进步的表现给予立即的回馈。
4.增进学生的内在满足感,以激励学习。
在讯息输入阶段,需要学生有注意力、感官和知觉能力(例如:视觉和视知觉、听觉和听知觉,触觉和触知觉等,前两者是最常使用者),以及阅读能力。
- 针对“注意力困难”采取的调整策略 -
1.使用一些手势或动作(例如:拍手、轻拍桌面)、眼光接触、提示词(例如:最重要的是),或是改变声调(例如:在关键字句上加重语气)做引导,提醒学生注意,或拉回其注意力。
2.变化信息接收的管道,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重要讯息,例如学生不止用听觉的方式接受,教师也可以提供视觉的线索,或要学生复述教师说的内容。
3.配合学生的注意力特性设计教学活动,例如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最多10分钟,教师就要注意在10分钟静态的课程之后,变换动态的活动,使这些活动动静搭配。也可以在静态的活动中注入一些动态的成分,例如允许学生阅读时,站着、移动、或移动至讲台上,或是搭配音乐(拍手节奏)来阅读。
4.注意座位的安排是否合适,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。
- 针对"视、听、触、动觉和知觉困难"采用的调整策略 -
【视觉、视知觉困难学生】
1.视觉的材料和教师的板书要清晰,加大字体,拉宽至距和行距,标示重要概念、重点或关键字,而且一页的文字不要太多,并增加图片。
2.教师在教学时,借用镂空的框架,定位视觉材料的位置;或是教学生借由直尺定位阅读材料的位置。
3.要多用口头的陈述及说明,还有实际操作,以帮助学生对信息的吸收。
4.让学生坐在靠近黑板、教师的位置。
【听觉、听知觉困难学生】
1.尽量给学生视觉性的线索,例如手势、肢体语言、图片等,随时板书谈论主题内容或关键字等。
2.安排学生坐在容易听到教师说话,而且不会被噪音干扰的位置。
3.口头的指令要简短清楚,并且伴随提供视觉线索,刚开始提供一个步骤的指令,之后再增加为两个步骤的指令。另外,也可以让学生重述指令。
4.再给予口头指令时,教师可以接着口头提醒、身体接触和眼神,要学生注意听指令。
5.如果学生无法跟上教师表达的内容,教师则要放慢说话速度,和使用简单易懂的语汇。
【触觉、触知觉困难学生】
1.凸显材料的材质和外形,以加强学生的触感。
2.加入视觉和听觉的线索,以辅助学生对触觉材料的学习。
【动觉和动知觉困难学生】
1.将动作的操作步骤分解得更细。
2.加入视觉和听觉的线索帮助学生学习。
- 针对学生"阅读困难"运用的策略调整 -
借由以下方法,促使调整后的文本符合"结构、连贯和适合学生阅读"三个特征:
1.增进文本结构和连贯性的设计,例如提供插图、提示标题和重点,以及提供视觉线索等,使文本的内容一目了然。
2.增进文本易读的设计,例如使用具体的实例来解释;明确的陈述因果关系;加注音;或修改文字和语句使学生容易阅读等。
针对“理解、整合和联结困难及与课程有关知能或经验不足”采取的策略
【理解学习材料有困难的学生】
一、语文材料阅读理解上的困难
1.随时口头提示学生教学重点。
2.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,例如全文树状结构图。
3.教学生联想和理解字的部件。
4.用具体的词汇、图书、实物和生活实例补充说明。
二、由于阅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,导致数学解题出现困难
1.教师或是由同伴阅读题目给该生听。
2.将题目录成语音,然后放给该生听。
3.使用较简短的词汇。
4.教导学生圈出和了解关键字词。
5.教导学生使用绘图或操作教具的方式来协助自己理解题。
6.将数学概念具象化,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。
7.要学生用自己的话重述问题。
8.给学生相似题型的题目,待其精熟之后,再给予其他题型的题目。
9.教导学生如何区别题目中相关和不相关的资讯。
【整合和连结学习材料有困难的学生】
1.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之生活经验间的连结。
2.加强不同课程领域内内容间横的联系。
3.加强相同课程领域中不同单元间纵的联系。
4.教导学生统整的策略,包括统整笔记的内容、整理学习材料、摘要课文的重点,例如教学生采用概念图,归纳自己的思考以及事物间的关联性。
【与课程有关背景知识、技能或经验不足的学生】
1.充实学生该课程主题所需的经验,例如某个课程主题需要学生有旅游的经验,而学生无此经验,教师可先让他们观赏旅游的影片。
2.教导学生该课程主题所需的背景知识和技能,如学生实际表现和所需能力间差距太大,则可以减少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概念难度,或是降低及分解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概念层次;例如“分类整理”主题需要学生具备200以内数的概念,而学生仅有30以内数量的概念,于是减少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概念难度,只让学生分类整理30以内数量的物品。
文章内容整理来自《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》